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30国留学生探秘大同服饰历史与非遗技艺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5-04-19
|
3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4月17日,由大同结艺主导,大同大学商学院和大同市第一职业中学配合协助,来自意大利、阿富汗、墨西哥、哈萨克斯坦等全球30多个国家的近80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国留学生走进大同服饰历史文化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以“丝路文明与非遗传承”为主题的深度研学之旅……
2025年4月17日,由大同结艺主导,大同大学商学院和大同市第一职业中学配合协助,来自意大利、阿富汗、墨西哥、哈萨克斯坦等全球30多个国家的近80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国留学生走进大同服饰历史文化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以“丝路文明与非遗传承”为主题的深度研学之旅。通过沉浸式体验北魏服饰文化、大同结艺及杏花挂件制作,留学生们在经纬交织中感受中华文明的融合智慧,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新时代使者”。
活动首站,留学生们步入大同服饰历史文化博物馆展厅。汉式宽袍与鲜卑窄袖共舞,联珠纹与宝相花纹交叠。来自意大利的学生感慨:“这些服饰既有草原的豪迈,又有中原的典雅,让我联想到古罗马与拜占庭的文化碰撞。”博物馆专家以陶俑、壁画为线索,解读孝文帝改革如何通过“一袭衣裳”推动游牧与农耕文明的融合。“原来中国在1500年前就实践了‘多元一体’!”哈萨克斯坦学生阿里汗在对比鲜卑皮革腰带与汉代玉带钩后惊叹。
在非遗工坊内,留学生们沉浸于“丝线里的中国智慧”。大同结艺传承人现场演示“双环扣”绝技,一根红绳经编、抽、修,化作象征丝路精神的九曲连环结。墨西哥学生卡洛斯将结艺与本国“生命之树”图案结合,创作出混搭风书签,他说:“结艺的‘无断头’理念,就像文明交流永不停歇。”
适逢春日,博物馆特别增设“杏花挂件制作”体验环节。杏花作为大同春季应季花卉,寓意坚韧与希望。留学生们以绢布、丝线为材,将朵朵杏花与结艺缠绕成坠,阿富汗学生苏菲亚说:“我要把挂件带回家乡,告诉同胞这是丝路古城对和平的祈愿。”大同服饰历史文化博物馆作为大同首个以服饰为载体的文明互鉴平台,近年来通过“非遗传承+科技赋能+国际文化交流”模式,吸引大量中青年参与文化共创。据悉,本次活动成果将纳入大同服饰历史文化博物馆经典研学课程,杏花挂件等创新设计,将成为该馆“让文物走进生活”系列文创的首批国际联名产品。